煤改气,换回蓝天白云
本报通讯员冯涛蒿文祥张佩
“啪”的一声,随着灶具开关轻轻一扭,蓝色的火苗瞬间跳跃出来。魏县春光小区内,刚下班的朱莉只用了20分钟,就做了一桌香喷喷的饭菜。煤改气,让魏县2.7万户县城居民用上了绿色能源。
“我们在严格执法整治燃煤锅炉的同时,充分利用社会力量,投资建设了燃气站,管道铺到了群众家门口,在打造无煤县的道路上迈出扎实一步。”魏县环保局局长魏立新说。
贫困县如何推进?
魏县作为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,拥有百万人口,也是一个燃煤大县。那么,西气东输能为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的魏县带来哪些契机?
据调查,燃煤污染主要来自四方面:一是饭店使用燃煤,呈现量小、点多的特点;二是工业加热炉、蒸汽锅炉等普遍使用燃煤,点少,但排放污染物较多;三是县城部分小区取暖、浴池供热烧煤;四是农村地区较为普遍的各户取暖烧煤,燃料主要是煤球或散煤。
为了换回蓝天白云,魏县以壮士断腕的气魄,大力进行燃煤整治,要求所有饭店全部使用燃气,新上锅炉必须使用燃气、电、油及生物质燃料,并拆除了县内全部10吨以下锅炉76台。
燃煤锅炉拆除了,如何保证燃气供应?魏县县委、县政府采取“借鸡下蛋”的方法,将此作为招商重点,成功引进两家天然气企业,利用民间资本,补上了财政不足的“短板”,铺设了遍及城乡的燃气管道。
在城区,河北中福煤层气开发有限公司魏县分公司投资1.2亿元,在城南建设了天然气总站,在城内铺设了贯通各小区、长达50千米的天然气管道;在城东经济开发区,铺设遍布园区的供气管道约10千米。
在乡镇,魏县川冀燃气有限公司农村天然气管道供气项目,总投资8993万元,在全县22个乡镇铺设了全长113.3千米的燃气管道,主管线在乡镇形成环网,近期供气流量1678立方米/小时,远期供气流量可达24612立方米/小时。
公众是否接受?
供气管线完备起来后,魏县开始
着手力推清洁能源使用工作。
据魏立新介绍,他们主要采取了3项措施,一是严格执法,防止燃煤锅炉和拆除锅炉反弹。二是加大宣传力度,引导群众树立环境意识。三是加大补贴力度,通过争取环保、农牧等方面的专项补助资金推进煤改气、煤改生物质燃料。比如,市场上卖3000多元的燃气取暖壁挂炉,政府补贴后群众只需掏300元就可以搬回家。
一手严格执法,一手大力补贴,“煤改气”在全县迅速铺开。
据统计,至目前,全县规模以上饭店已全部使用燃气,工业园区燃气率也不断提高。今年以来,魏县在县城区共改造燃气灶眼96个,安装油烟净化设备40台,削减燃煤190吨。县城内居民燃气入户已达2.7万户,日供天然气3万立方米。园区内企业接户67家,日供天然气量30万立方米。
现在,企业对燃气的认可度逐步提高。日前,一家塑料瓶片企业计划
在魏县建厂,需燃气供热。但由于选址较偏,目前燃气管道尚未铺到,他们联系河北中福煤层气开发有限公司魏县分公司后,这家燃气公司明确表示,只要企业有需要,暂时赔钱也要将管道铺到企业门口。
运营成本怎样消化?
通常情况下,燃气的费用是燃煤的3倍左右,煤改气是否会让群众、企业难以承受?
调查显示,煤改气对饭店几乎没有影响。魏县西环路上,一家大胖烩面的饭店老板表示:“多出来的费用平摊到各菜品,菜价变化不大,顾客表示理解,每日顾客量也没有大的变化。”
在魏县民政局家属院,去年就使用燃气取暖的一用户表示:“燃气供热具有供热房间可控、供热时间可控等特点,这极大地节省了燃气用量,一个采暖季下来,也就比同等面积的集中供热多花100多元。”
与住户不同,企业则呈现两种情况。用气量小的企业,几乎感觉不到煤改气对成本的影响。但在大量使用燃气的企业看来,煤改气明显给产品成本带来一定影响。
魏县一家制药企业,需使用燃气加热蒸煮原料药,煤改气后,企业一盒药增加成本0.32元。对此,这家药厂厂长表示:总体还在可承受范围之内。他分析认为,一方面为节省费用,企业先后对原加热工艺进行技术改造,实施热量循环利用和梯级利用,使产品成本不致大幅抬提;另一方面,同行业内使用燃煤的药企同样面临环境治理等问题,算下来,产品成本的提升并没有对市场产生太大影响。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,清洁能源的利用是一个正能量的介入。
据不完全统计,煤改气工程实施以来,魏县共替代煤32165.5吨,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634.56吨,减少氮氧化物排放589.2吨,减少烟尘排放497.17吨。
来源:邯郸日报